文章目錄胡頹子葉概述1、定義胡頹子葉,本品為胡頹子科植物胡頹子的葉片。為大型常綠灌木,株高可達4m,通常具刺。功能主治為:治咳嗽氣喘,咳血,癰疽,外傷出血。 2、別名胡頹子葉。 3、組方本品為胡頹子科植物胡頹子的葉片。 4、制法4.1、治療慢性氣管炎胡頹子葉(干)、鬼針草各5錢,水煎,2次分服,10天為一療程。治療87例,經一療程后,控制1例,顯效14例,好轉59例;2個療程期控制16例,顯效29例,好轉33例。對氣喘,咳嗽、咳痰均有一定效果,尤其是平喘作用似更顯著。但遠期療效還有待觀察。 4.2、治療哮喘胡頹子葉曬干,文火炒至微黃,研末備用。每次用熱米湯送服1錢,早晚各1次,連續15天,必要時可服數周。治療100余例,一般服藥10~15天后癥狀即顯著好轉,部分病人發作次數明顯減少,尤其對虛寒型病人療效較好。或每日用胡頹子葉1兩,水煎分3次服,連服4天。治療5例,均于3~4天見效。 5、性狀性味酸、性微溫;歸肺經。無毒。 胡頹子葉功能主治1、功效作用胡頹子葉的化學成份含羽扇豆醇(lupeol),熊果酸(ursolic aicd),齊墩果酸(oleanolic acid),β-谷甾醇(β-sitosterol),熊竹素(kumatadenin)。花含揮發油。性味酸;性微溫;歸肺經。功能主治止咳平喘;止血;解毒。主肺虛咳嗽;氣喘;咳血;吐血;外傷出血;癰疽;痔瘡腫痛。 蒲頹葉治喘咳方,出《中藏經》,甚者亦效。云有人患喘三十年,服之頓愈。甚者服藥后,胸上生小癮疹作癢,則瘥也。虛甚加人參等分,名清肺散。大抵皆取其酸澀,收斂肺氣耗散之功耳。 2、臨床應用治一切肺喘劇甚者;咳嗽;肺結核咳血;支氣管哮喘、慢性支氣管炎;癰疽發背、金瘡出血;治蜂、蛇咬傷。 胡頹子葉服用方法1、適宜人群2、用法用量內服:煎湯,9-15g;或搗敷;或研末,第次2-3g。外用:適量,搗敷;或研末調敷;或煎湯熏洗。 胡頹子葉副作用暫無此方面介紹。 胡頹子葉注意事項1、陰虛內熱及無瘀血者慎服。 2、不宜與風燥藥同用。 3、如血虛風燥,血虛有火,血虛攣痹者,俱禁用之。 4、忌羊肉、羊血、蕓薹菜。 胡頹子葉藥典記載《中華本草》、《中藏經》、《泉州本草》、《閩東本草》、《泉州本草》、《浙江民間常用草藥》。 |
肝癌即肝臟惡性腫瘤,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。原發性肝臟惡性腫瘤起源于肝臟的上皮或間葉組織,前者稱為原發性肝癌,是我國高發的,危害極大的惡性腫瘤。
凍傷是在一定條件下由于寒冷作用于人體,引起局部的乃至全身的損傷。凍傷的發生除了與寒冷的強度、風速、濕度、受凍時間有關,還與潮濕、局部血液循環不良等有關。
火災是指在時間或空間上失去控制的災害性燃燒現象。在各種災害中,火災是最經常、最普遍地威脅公眾安全和社會發展的主要災害之一。
息肉,是指人體組織表面長出的贅生物,現代醫學通常把生長在人體黏膜表面上的贅生物統稱為息肉,包括增生性、炎癥性、錯構瘤、腺瘤及其他腫瘤等。
視網膜上無感光細胞的部位稱為盲點。因盲點是視神經穿過的地方,這個地方人眼沒有視覺細胞,物體的影像落在這個地方也不能引起視覺。
乙型肝炎病毒e抗體(HBeAb)是機體內對應HBeAg的抗體,它的出現證明機體對HBeAg有一定的免疫清除能力。在乙肝e抗原轉陰后數月出現乙肝e抗體陽性。
雞眼系足部皮膚局部長期受壓和摩擦引起的局限性、圓錐狀角質增生。俗稱“肉刺”。長久站立和行走的人較易發生,摩擦和壓迫是主要誘因。
艾滋病是一種危害性極大的傳染病,由感染艾滋病病毒(HIV病毒)引起。HIV是一種能攻擊人體免疫系統的病毒。HIV在人體內的潛伏期平均為8~9年。
![]() |
|
---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