養生之道網導讀:中藥竹葉椒的功效與作用專區,為您詳細介紹竹葉椒的功效與作用、竹葉椒圖片、竹葉椒的藥用價值、竹葉椒的副作用等,要想知道更多竹葉椒的功效與作用相關知識,不妨來關注一下養生之道網。 竹葉椒簡介竹葉椒,入藥部分為蕓香科植物竹葉椒的果實。其根、樹皮、葉、及種子也可以入藥。全年采根、樹皮,秋季采果,夏季采葉,鮮用或曬干。 球形小分果1-2,直徑4-5mm,頂端具細小喙尖,基都無末發育離生心皮,距基部約0.7mm處小果柄頂部具節,稍膨大。外表面紅棕色至褐紅色,稀疏散布明顯凸出成瘤狀的油腺點。內果皮光滑,淡黃色,薄革質。果柄被疏短毛。種子圓珠形,直徑約3mm,表面深黑色,光亮,密布小疣點,種臍圓形,種脊明顯。果實成熟時珠柄與內果皮基部相連,果皮質較脆。氣香,味麻而涼。以色紅棕、味麻有涼感者為佳。 竹葉椒圖片竹葉椒的功效與作用1、竹葉椒可以作為調料 說道竹葉椒,第一個想到的便是哪辣辣的、麻麻的口感。竹葉椒經常被灑在菜肴中,作為鹽、味精等一樣用的佐料,對于愛吃辣的人們來說,竹葉椒絕對可以給你帶來火辣辣的燃燒感。 2、竹葉椒的藥用價值 竹葉椒還有很好的藥用功效,這是因為竹葉椒屬于一種溫性的刺激性的食物,所以可以溫中理氣,活血通絡,對于風濕病患者來說有不錯的療效。我們都知道為了防止濕氣,需要適量的吃一些辣椒,就是這個道理。竹葉椒不僅可以直接食用,還可以研碎后最為一種外用的藥材食用,能夠有效治療皮膚瘙癢或者皮膚腫痛的情況,可以達到消炎止癢去腫的效果。 3、竹葉椒的果皮也有作用 竹葉椒的果皮在我國不怎么吃辣的江蘇、浙江一帶,往往作為土花膠食用,沒有花椒那么麻辣的口感,但是也能帶來一定的味覺刺激,對于美食愛好者們來說,不容錯過哦。 竹葉椒的藥用價值溫中燥溫;散寒止痛;驅蟲止癢。主脘腹冷痛;寒濕吐瀉;蛔厥腹痛;齲齒牙痛;濕疹;疥癬癢瘡。治胃寒及蛔蟲腹痛,牙痛,濕瘡。 根、果:胃腹冷痛,胃腸功能紊亂,蛔蟲病腹痛,感冒頭痛,風寒咳喘,風濕關節痛,毒蛇咬傷。 葉:外用治跌打腫痛,癰腫瘡毒,皮膚瘙癢。 1、治胃痛、牙痛:竹葉椒果一至二錢,山姜根三錢。研末,溫開水送服。(《江西草藥》) 2、治痧癥腹痛:竹葉椒果三至五錢,水煎服;或研末,每次五分至一錢,黃酒送服。(《江西草藥》) 竹葉椒的用法與用量內服:煎湯,6-9g;研末,1-3g。外用:適量,煎水洗或含漱;或酒精浸泡外搽;或研末粉塞入齲齒洞中,或鮮品搗敷。 竹葉椒的副作用竹葉椒有一定的毒性,雖然很低,但是不宜多吃。另外,辛辣的食物本身對身體的許多疾病具有刺激性,所以日常生活中,要注意適量食用竹葉椒,不要過量食用。 竹葉椒醫書記載1、《廣西藥植名錄》:行氣消腫,祛風散瘀,止咳,祛蛔。治胃痛。 2、《江西草藥》:散寒止痛,解蛇毒。 3、《四川常用中草藥》:散寒,行氣,殺蟲,祛風。治胸腹冷痛,蛔蟲肚痛,風寒牙痛,濕毒癢瘡。 |